水肺潛水的演進時間軸

作者:Alex Brylske 博士
中文翻譯:數位藍海潛水攝影俱樂部
原文出處:TDISDI

當我們在想「水肺潛水(SCUBA)」是怎麼出現的時候,大部分人腦中浮現的畫面,可能是那位發明「水中呼吸器(aqualung)」的大人物:雅克.庫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但事實上,這個現在大家很熟悉的裝備,並不是某一天突然被一個人發明出來的,而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許多發明家接力改良才發展出來的。

其實,「開放迴路」這種現在最常見的水肺裝置,最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整整兩百年前。也就是說,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一年(紀念這項發展兩百年),我們不妨來看看在這段歷史中,一些值得特別記下的重要時刻和發明。

1825年: 英國發明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設計了一套潛水裝備,包含一個綁在腰上的圓柱形鐵製「氣帶」和一頂銅製頭盔。這個氣帶可以儲存大約 450 psi 的空氣,讓潛水員可以潛水約七分鐘。

1863年: 美國人 T. Cato McKeen 改良了早期的設計,加入一個背部的大型空氣儲存罐和橡膠潛水衣。他的系統還包含第二套空氣系統,用來讓潛水衣充氣並協助潛水員上升,這等於是世界上第一個浮力補償裝置(buoyancy compensator)。

1865年: 法國礦業工程師貝努瓦・魯卡羅(Benoit Rouquayrol)和法國海軍軍官奧古斯特・德奈魯茲(Auguste Denayrouze)共同研發出 19 世紀最著名的自給式潛水裝備之一:「空氣供應裝置」(Aerophore)。這套裝置最大的突破,是首次加入了「調節器」(regulator)來控制空氣輸送。這個系統後來被廣泛使用,甚至出現在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海底兩萬里》中。

1878年: 英國人亨利・弗洛斯(Henry Fleuss)開發了一套由橡膠布製成的頭罩、一個呼吸袋,還有一個壓縮氧氣的銅製氣瓶(壓力達 30 個大氣壓,約 440 psi)所組成的裝備。氣瓶和二氧化碳過濾器背在背上。潛水員在呼吸時會重新吸入自己吐出的空氣,因此需要定時從氣瓶中補充氧氣。

1900 年:
法國發明家兼水下攝影師 Louis Bouton 解決了空氣供應有限的問題,首次使用了可儲存高壓空氣的氣瓶,壓力高達 200 個大氣壓(約 3,000 psi)。

1918 年:
日本開發了 Ohgushi Peerless 呼吸器,具備現代化面罩設計,並被日本海軍用於超過 200 英尺深的打撈任務。不過,它的調節系統非常複雜,需要特定的呼吸節奏來操作。

1934 年:
法國海軍軍官 Yves Le Prieur 看見休閒潛水的潛力,開發出使用壓縮空氣氣瓶的改良系統,稱為 Le Prieur 改良潛水裝置。這套裝置雖然是當時的一大進步,但屬於大量外漏系統(free-flow system),會浪費大量空氣。

1937 年:
George Commeinhes 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動的水肺潛水系統,他在 Le Prieur 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在潛水員肩膀間安裝了需求式供氣閥(demand valve)。可惜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否則可能就是他,而不是庫斯托,讓「水肺(aqualung)」聞名於世。

1943 年:
「水肺之父」雅克.伊夫.庫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與艾米爾.加尼昂(Emile Gagnan)共同發明了劃時代的潛水裝置 – 水肺(Aqualung),這是潛水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捩點之一。庫斯托有使用 Le Prieur 裝置的經驗,加尼昂則擅長閥門設計,兩人的合作誕生了一套可靠又好操作的水下呼吸裝置。

水肺問世後迅速普及,讓更多人可以接觸潛水世界。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後來的故事,就是歷史了。」

從早期功能有限的系統一路演進到現在高科技又安全的現代潛水裝備,水肺的發展歷程,是人類創新精神與探索海洋渴望的最佳見證。

如果你對潛水歷史和技術演變的完整故事有興趣,可以參考這本書:
《The Complete Diver: The History,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Scuba Diving》。

分類: 潛水新知,標籤: ,作者: David Chang。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關於「David Chang」

2005年開始從事潛水教學工作,累積超過3000+以上的潛水經驗及250小時以上循環水肺潛水經驗,擁有減壓程序、側掛、全面罩、乾式防寒衣、冰潛、公共安全潛水、進階沉船、混合氣體充填、裝備維修等相關資格,目前為TDI/SDI 教練訓練官,教授潛水專業課程、循環水肺 、技術潛水、國際急救培訓(FRTI)、公共安全潛水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