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值的歷史:Robert Workman 帶入了M值這個說法,這是在說明一個假設中的組織艙隔在沒有產生減壓病的情況下最大所能夠承受的氣體壓力。就像大家都知道的,Haldane從他的研究中發現M值是2,而Workman重新定義它為1.58 (這個數字主要來自於壓力從2大氣壓變化成1大氣壓,並且考慮到空氣中具有79%的惰性氣體,祝要是氮氣)。
Workman使用深度(壓力值)而不是壓力比值來定義M值,其他則使用一個線性的預測,作為深度的函數。這條M值得斜率被稱為ΔM(Δ-M),這代表了M值的變化與深度(深度壓力)的變化。
Bühlmann使用了與Workmam同樣的方式來表示M值,但是並不是使用深度壓力(相對壓力)而是使用大於1大壓深度時的絕對壓力,這樣的不同顯示在圖三,Workman的M值高於Bühlmann的M值線。
圖三顯示了Workman跟Bühlmann M值的比較。更詳細的解釋可以參考 Baker, Erik C.: Clearing Up The Confusion About “Deep Stops” ,其實它很容易分辨其不同之處:Workman的M值線比Bühlmann的M值線要陡,而安全邊際比較小。Workman的M值可以容許比Bühlmann高的過飽和含量。
如果講得稍微複雜些,應該指出,儘管M值會根據組織艙隔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每個艙隔也會有2組不同的M值:M0值(深度壓力,代表水面壓力。M0的發音念為”M naught”)以及壓力比值M值(∆M, “delta-M” 值)Workman透過下列數學公式來定義這兩個不同M值的關係:
M = M0 + ∆M · d
M=每個組織艙隔的分壓極限值(以ATA為單位)
M0=在每個組織艙隔的海平面分壓極限值(ATA)
∆M=深度增加後每個組織艙隔的M值變化量(ATA/m)
d=深度(m)
在Baker, Erik C.: Clearing Up The Confusion About “Deep Stops” 中可以查到這些值得更詳細解釋。然而,他們都指出同一件事:允許的最大組織艙隔壓力。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是知道,減壓病的發生不完全遵守M值。雖然許多減壓病是發生在超過M值的情況下,但仍有少數的減壓病發生在潛水員遠低於M值的情況下發生。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